据《现代金报》报道,这段时间以来,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陆续进入校运会时间。不少学校的校运会比赛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元,参与面也越来越广。体育节、体育嘉年华、趣味运动会……少了“田径”两字的运动会,却有逐年提升的体质健康指标。
校运会上,我们常常为体育运动项目被破纪录而欣慰,然而能打破纪录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校运会囿于一些传统固定项目或者只有少部分参与者,即便成绩亮眼,也不过是少数学生展示的舞台,没能发挥提升学生整体体能的更大价值。
现实中很多学校注意到了这一点,将校运会变身为体育节、体育嘉年华、趣味运动会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校运会的比赛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元,参与面越来越广,其意义和价值可圈可点。一方面,比赛项目的多元设置和丰富表达,可以给更多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学生参与面越来越广,带动了校园整体运动氛围的提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校运会成了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积极性、主动性的窗口。
与“项目破纪录”相比,校运会上学生“体能破纪录”更令人期待。这就涉及对校运会的改革与完善。学校要提高认识,把校运会当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检验体育教育成效、提升学生体能素养的重要载体,科学对待、认真设计,渗透更多的育人因素。凸显更善意的引导价值与激励价值,把目标放在提高所有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上,这样的校运会更具现实意义。
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应该多在“花样体育”上下功夫,紧扣体育新课标和学生体育锻炼实际需求,把校运会从一场单纯的运动会变为丰富的体育大课。通过不断丰富校运会的内涵,科学拓展校运会的覆盖面和表达方式,让校运会成为学校以体育人和学生体能提升的一堂精彩示范课。比如将校运会从项目性转变为常设性的日常体育小竞技、小比赛、小活动,抑或是把校运会的季节性开展变为体育运动周、项目周、活动周……有展示、有内容、有项目,学生的身体素质总能在比赛、对抗、活动、锻炼中得到提升。学校还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体质健康关注重点等,设立各具特色的体育节、体育日等,激发每个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内驱力。
(作者:许朝军,系河南省禹州市教育系统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