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即吴大帝,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他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导致朝局不稳。那么他究竟有几个儿子,他们的命运如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其脾气、秉性、际遇和命运也各不相同。
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孙权有七个儿子: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
孙权的这七个儿子都是短命之人,尤其是孙亮只活到18岁。但是他们的死因却不同,有人是自然死亡,有人则是死于非命。
孙权长子:孙登
孙登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孙权已经27岁了。
孙登虽是长子,却并非嫡子,他的生母地位低下,但是孙权却十分重视他,并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随着孙权封王称帝,孙登的身份也日益尊贵,先后被立为王太子和皇太子。
作为储君,孙登是合格的,他德才兼备,礼贤下士,善听人言,有治国之能。
作为人子,孙登也是合格的,他曾为养母徐夫人争取皇后之位,在二弟孙虑去世后劝谏孙权不要过度悲伤。
可惜天妒英才,孙登33岁就英年早逝了。
临终前孙登不但为孙权举荐了一批能臣,还提出让三弟孙和继任太子之位。
孙权次子:孙虑
孙权第一次感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是在嘉禾元年(232年),这一年他的二儿子孙虑去世了。
孙虑16岁被封为建昌侯,18岁被封为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由此可以看出孙权对他的器重和偏爱。
而孙虑也不负众望,如果不是20岁就命丧黄泉,有朝一日他必定会成为守护一方的藩王。
孙虑的去世给了孙权很大的打击,他命令百官减餐以示哀悼,当时孙登还为此好言劝说。
谁料在孙虑去世九年之后,孙登也短命而亡,只是这一次有谁能来安慰孙权呢?
孙权第三子:孙和;孙权第四子:孙霸
孙和与孙霸的命运从公元242年开始便交织在一起,作为二宫之争的主角,把他们放在一起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孙登去世的时候,孙权已到了花甲之年,这对于建国不久的吴国来说是个灾难,他们急需一位储君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数。
孙权在百般思量之后决定听取孙登的遗言,立19岁的孙和为新任太子,同时将第四子孙霸册封为鲁王。
荣升太子之初孙和并没有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他的吃穿用度跟孙霸毫无二致。朝臣以为不妥纷纷进言,于是孙权为他们各设宫殿和幕僚。
受到优待时孙霸不思感恩,反而产生非分之想;如今优待不在,孙霸便心生怨气,将孙和视为仇敌。
从此孙和与孙霸这对亲兄弟变成了死对头,大臣们也分成两派,使得东吴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最终孙权忍无可忍,废黜了孙和的太子之位,同时赐死孙霸,双方的党羽也尽数诛杀。
孙权驾崩后,全公主和孙峻把持朝政,孙和终究难逃一死,终年29岁。
虽然孙和生前与帝位无缘,但是死后却沾了儿子的光,孙皓继位后将他追谥为“文皇帝”。
孙权第五子:孙奋
孙奋的下场是孙权七个儿子中最惨的,他不但害了自己,还连累五个儿子丢掉性命。
孙奋获封齐王没多久孙权便龙御归天了,其后孙亮继位,将孙奋从武昌迁到南昌县豫章郡。
孙奋一开始并不情愿离开武昌,还经常干一些逾规越矩的事。
诸葛恪担心孙奋步孙霸的后尘,于是好言相劝,孙奋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南昌。
可惜他依旧本性难改,还一度因为擅自处死劝谏的傅相谢慈被贬为平民,不过五年之后又被封为章安侯。
或许你以为孙奋最后是被自己作死的,但其实不然,孙奋的死完全是一场飞来横祸。
公元270年,有传言称末帝孙皓因为左夫人去世悲伤过度而亡,孙奋有望继承大统。
孙皓闻之龙颜大怒,一气之下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处死,并且剥夺了他的爵位。
孙权第七子:孙亮
这里先插播一下孙亮,因为孙亮被废之后皇位才落到孙休头上。
二宫之争改变的不仅仅是孙和与孙霸的命运,还有孙亮的。
孙亮做梦也没有想到,孙霸舍去性命也没有拿到的太子头衔,就如同天上掉馅饼般砸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孙权驾崩后,孙亮顺理成章成为吴国第二位皇帝,当时他还不满十岁。
在六年的皇帝生涯中,孙亮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傀儡,前有全公主和孙峻,后有孙綝,他从来没有真正行使过帝王的权利。
公元258年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两年后孙亮因涉嫌谋逆被孙休贬为候官侯,结果在去侯官的路上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孙权第六子:孙休
等到孙休登基的时候,吴国的江山已是满目疮痍,他虽然尽力补救却无济于事。
孙休接管皇位时已经23岁,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解决了孙綝及其党羽,而后走上教育兴国的道路,颇有明君风范。
即便如此,孙休还是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过分信赖濮阳兴和张布,他明知道二人犯错也不加以处罚。
但是,赖濮阳兴和张布是如何回报孙休的呢?
孙休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因病驾鹤西去了,临终前他将太子托付给赖濮阳兴和张布,但是他们却以太子年幼为由,改立孙和的儿子孙皓为帝。
然而孙皓却是一位暴君,登基没多久就诛杀了赖濮阳兴和张布,不知道他们二人到了地下有何颜面去见孙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帝王家的儿子们能和平相处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都跟孙权的儿子们一样,为了皇位互相残杀血流成河,有时虽非本意,但也只能在洪流的裹挟中随波逐流。
一时赢,也并非真的赢;一时输,也并非真的输。只是在当下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放不下便坠入深渊。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孙权没有放弃孙和,吴国的气数和他儿子们的命运可能都会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