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州市五华县,原名长乐县。据史书记载: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为了朝拜汉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以后以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在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时,因县治所在取名为长乐县。
2、五华县,战国时为百越地。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东晋时为东官郡兴宁县地,南齐时属齐昌县,梁初废齐昌县,属兴宁县。隋朝时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东)。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置祯州,循州移治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属祯州;齐昌县(今兴宁市)升格为齐昌府;龙川县、兴宁县(今五华县)属循州,治所雷公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循州迁治龙川佗城。1071年(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记载,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筑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是惠州府七县之一。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民国25年(1936)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民国38年(1949)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县治迁至水寨镇。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
3、五华人杰地灵、以“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工匠之乡”而著称。全县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有石匠、铁匠、木匠、雕刻匠、泥水匠10多万人。五华石业工艺饮誉海内外,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五华石工的杰作。五华是已故“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1964年被省定为足球训练基地,1979年被国家体委誉为“足球之乡”,2000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五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木偶戏、采茶戏曾先后到泰国、台湾等地演出,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新桥镇(2003年11月并入华城镇)被省文化厅授予“竹马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