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垂直一体化的大道上,晶澳科技(002459.SZ)继续“狂奔”。
11月16日,晶澳科技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拟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期建设光伏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
晶澳科技表示,本次签订的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一体化产能及研发实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资金安排上,晶澳科技坦言,上述项目可能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公司将统筹资金安排,合理确定资金来源、支付方式、支付安排等,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财经网注意到,今年以来,晶澳科技密集布局一体化产能,此前累计投资金额已超200亿元。
新建产能中,宁晋1.3GW N型电池项目投产,N型高效组件陆续开始交付;包头20GW 拉晶及切片、越南2.5GW拉晶及切片、宁晋5GW切片和6GW电池、扬州10GW电池、曲靖10GW电池和5GW组件、邢台5GW组件、合肥11GW组件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作为光伏组件垂直一体化龙头,晶澳科技各环节产能相对平均,目前公司硅片产能40GW,电池产能40GW,组件产能50GW。
浙商证券预计,随着明年二、三季度新项目陆续投产,晶澳科技2023年年末硅片产能65GW、电池产能70GW、组件产能75GW。
业绩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实现营收493.24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150.66%。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208.55亿元,同比增长110.55%,环比增长29.15%;归母净利润15.87亿元,同比增长164.97%,环比增长66.67%。
前三季度,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为27.1GW(含自用352.20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4%,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7%。
从盈利能力来看,晶澳科技三季度毛利率为13.74%,二季度为12.01%。公司此前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随着硅料价格回归理性,公司新电池产能逐步释放,外购电池比例将减少,会降低公司成本。
事实上,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龙头企业的普遍选择。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垂直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赛道的大势所趋和发展的必然。还有机构将垂直一体化称为光伏的2.0时代。
典型的代表是此前坚持“专业化”的组件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今年6月,公司正式公告在青海省西宁投建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全面拥抱垂直一体化。
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终端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保证订单的及时交付。更关键的,垂直一体化可以有效保障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和未来收入稳定性。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的单瓦毛利相较于电池片+组件一体化和组件专业化分别高出43%和118%。
不过,也有券商分析指出,在当前光伏行业的背景下,深度垂直一体化能让企业生存下来的概率更大。但垂直一体化的推进,将让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水平都回归到较为平庸的水平。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则认为,“未来光伏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产能比拼,更多在于系统性能力,拼的是成本、质量、技术和综合效率,成本略高就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