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隋炀帝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最后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隋炀帝不恤民力,举国远征高句丽,难道仅仅是为了炫耀武力吗?要知道隋炀帝是一个暴君而不是一个昏君,他不知道频繁的战争劳民伤财容易动摇帝国根基这个道理吗?我想他是懂的。但是隋炀帝却依然坚持。因为这个时候强大的不仅仅是隋朝,而且还有高句丽。这里说的崛起的大国,不是统一之后的隋朝,而是已经俨然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隐隐于中原对抗的高句丽。
1.地广人多,兵强马壮
此时的高句丽王朝,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已具备与中国争夺天下的能力,只要中国内部一乱,随时有攻灭中国的可能。高句丽王国不仅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且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在白山黑水之间耀武扬威。
这么广大统一的区域,不禁让人想起来后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后金就是在白山黑水之间发迹,以区区几十万军民攻陷大明朝,让人不得不对这儿产生的王朝胆寒。而且此时的高句丽比后金地盘还大,人口更多。比如唐太宗与高句丽作战时,高丽可以一次性调动军队15万之多!按照这个数目,此时的高句丽至少有500万人口,可以动员军队50万!如此一只大老虎在卧在身边,谁能高枕无忧?
2.军力强盛,中原难敌
前面说到高句丽可以动员15万的军队,那么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原王朝同高句丽的几次战斗中看看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吧!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最终两路均无战果,因天气原因不得不撤退,但是隋军死伤十之八九。
611年,隋炀帝一征高句丽。隋炀帝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最终隋军共计113万人,号称200万,浩浩荡荡远征高句丽,统由炀帝亲自指挥。最终的结果是隋军几无战绩,几乎全军覆没。 613年,隋炀帝二征高句丽。隋朝和高句丽在辽东城输攻墨守战斗旬日,隋朝也没有占到便宜,后因杨玄感叛变,隋炀帝不得不撤军。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高句丽请降,隋炀帝撤军。然而高句丽无损一兵一卒,实力得到保存;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被推翻,最终隋朝灭亡。
645年,太宗以高句丽欺新罗为由,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御驾亲征高句丽。由于高句丽殊死抵抗,使唐军寸步难移。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